藝術家系列報導之7─詹明娟

▲鎮長許志宏盛讚詹明娟的葫蘆藝術作品。
◎藝術家系列報導之7─詹明娟
桂花巷藝術村七號目前是由葫蘆創作藝術家詹明娟所進駐,詹明娟專業領域為創意精緻葫蘆產業文化藝術推廣、家飾彩繪、文創商品開發,曾任員林與二林等地社區大學精緻葫蘆產業文化藝術推廣講師,彰化二林監獄葫蘆雕刻老師,藍染專業指導老師、代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參加台灣OTOP展售計畫、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葫蘆創作個展、矯正署彰化監獄葫蘆創作個展、立法院國會藝廊個展等,曾獲第十屆台中大墩美展工藝類入選、台南縣環保局環保裝置藝術優選、彰化縣文化局文創商品開發比賽第二名,賦予葫蘆「文化創意」,創作出許多令人驚豔的葫蘆作品。
詹明娟表示,「文化」是一種生活形態,「設計」是一種生活品味,「創意」是經由感動的一種認同,「產業」則是實現文化設計創意的媒介、手段或方法。因此,就文化的層面來看,設計係透過文化創意經由產業實現一種設計品味,形成一種生活形態。因此,設計是文化創意活動,其最終的目的在於形成生活文化,營造人性化的生活環境。再者,設計的目的在於改進人類的生活品質,提昇社會的文化層次。工藝設計師必須掌握社會文化的脈動,作為設計參考並將其反應在設計上。葫蘆藝術創作是個平易近人的藝術,葫蘆(簡稱蒲仔)不但是中南部地區挨家挨戶所種植,可以販賣之外也可以自家食用,是一個很受農家喜愛的植物,葫蘆種植盛產時期,往往產銷失調,造成葫蘆放置園中沒有採收,過熟的蒲仔除了留做種子之外,更成為葫蘆藝術創作重要的素材,垂手可得的素材,轉變成藝術品,俗話說的好,「點石成金」正是如此。
詹明娟說,她曾服務於彰化二林監獄作業科十年,運用巧思與靈巧的雙手,讓每一個葫蘆果實於成熟乾枯之後更展現風華,使得每一個喜愛葫蘆藝術創作之團體或個人都有他們的特點。同時,她是一位執著於葫蘆藝術推廣的傻子,只因十多年前與葫蘆的巧遇,大自然賦予葫蘆之多樣性已豐富了人們之生活,藝術工作者應該要加以提昇其觀賞價值,所以,她投身葫蘆創作十多年,樂在其中。
詹明娟也表示,她善於利用葫蘆之外型,配合佛教經文或人物、吉祥話、詩詞、國畫之山水或花鳥、動物圖騰等等為主題,綜合運用如彩繪、鉤邊、陽雕、陰雕、烙燒、鏤空、蒲仔燈等等技法,創造出藝術性極高之作品,更有心與勞動部、彰化監獄合作,培育待業婦女、更生人成為葫蘆師資,開發無數可以DIY的葫蘆彩繪商品,增加就業機會與豐富生活美學。同時,葫蘆藝術創作是個平易近人的藝術,工藝設計師必須掌握社會文化的脈動,作為設計參考並將其反應在設計上。在進駐桂花巷藝術村期間,希望能藉由葫蘆藝術進駐與交流,撞擊出藝術多元的火花,帶給鹿港當地更多不同風貌的藝術呈現。〈鹿港鎮公所廣告〉
▲詹明娟藝術村工作室十分典雅優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