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港天后宮中元普渡法會為民消災祈福 法會莊嚴隆重供品幫助清寒弱勢民眾

▲中元普渡法會舉行祭拜儀式。

鹿港天后宮中元普渡法會為民消災祈福

法會莊嚴隆重供品幫助清寒弱勢民眾

【記者李福生報導】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,家家戶戶慶讚中元,在信仰濃厚的鹿港鎮,七月十五日中元普渡最受矚目的寺廟是天后宮、地藏王廟與威靈廟等,天后宮因舊稱「舊宮」,鹿港普渡歌中「初一放水燈,初二普王宮…十二龍山寺,十三衙門,十四飫鬼埕,十五舊宮…」所以,鹿港天后宮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個日子舉辦中元普渡法會,祈求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

中元普渡之宗教背景,多來自於佛道二教,普渡實際受佛家輪迴觀影響最深;主要與「盂蘭盆會」有關,原意是「救倒懸」,就是解救在地獄受苦的鬼魂的意思。載於佛經《大藏經》第十六冊,提到目蓮救母一事,佛陀指示目蓮︰「七月十五那日,將百味美食裝在盂蘭盆裡,『供養三寶』,作功德,就可救七世父母。」

逢慶讚中元,鹿港天后宮舉行一整天法會為民消災祈福,法會後,集結社會善心人士共計五千多份普渡植福箱,有沙拉油、醬油、鹽、米粉、麵條、罐頭等民生物質,委由慈善單位轉發給縣內鄉鎮的獨居老人等經濟弱勢民眾,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,更是傳達社會的關懷和溫暖。而為祈求風調雨順,國泰民安,因此,請來道士團在中殿展開盛大法會,廟內左右迴廊也都佈置普渡好兄弟、孤魂的讚普供品。

根據左羊出版社出版的「鹿港傳奇」記載,鹿港普渡歌中所云:「十五舊宮欲大普,八郊當然要來舖;大雞大鴨勿免講,法師坐座水陸普」,至今天后宮都遵循古禮,在七月十五的大早舉辦普渡法會,夜間則在廟埕搭棚請道士坐法化食,將一化十,十化百,百化千,招來好兄弟飽享盛宴,歷年都由鹿港保真壇大弘大道長主持。

文史工作者莊研育表示,鹿港普渡歌中的十五普舊宮,也正是天后宮,因此,隆重法會自上午九時起鼓之後,一直到晚上十時才收兵,而慶讚中元正是三官大帝天官、地官與水官中地官的聖誕生日,因而在法會中佈置有紅面山神、大士爺的鬼王與土地公坐陣,和兵馬一同享宴供品,罕見傳統習俗全台唯一僅有,虔誠之心溢於言表。

鹿港天后宮主委張偉東表示,鹿港天后宮是地區信仰中心,長期投入慈善公益,秉持著取之社會、回饋社會的信念,每年捐贈普渡物資來濟助貧黎、關懷弱勢長者,把信眾的愛心送到弱勢家庭手中,除了發揮媽祖慈愛精神,也讓媽祖福澤綿延、幸福永傳。

▲中元法普渡會為民消災祈福,祈求國泰民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