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悅遠來的天后宮媽祖信仰
近悅遠來的天后宮媽祖信仰
鹿港天后宮在媽祖香期後,跨社頭、名間兩鄉的枋橋頭七十二庄進香團,也在近日前來謁祖交香。枋橋頭七十二庄迓媽祖,與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,都屬台灣早期聯庄信仰組織,能保存至今相當難能可貴,因此皆登錄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,希望聯庄信仰能萬世流芳。
枋橋頭七十二庄進香的淵源,是社頭鄉天門宮,在清朝乾隆年間,從天后宮分靈媽祖奉祀,神靈顯赫,信仰區逐漸擴及社頭、名間兩鄉七十二庄,形成聯庄信仰組織。進香活動是每隔十年,連續到天后宮進香三年,都選在農曆三月最後一天到天后宮,當晚在鹿港留宿,隔天四月一日清晨交香後返回,象徵進香「兩個月」。
清朝年間,外來盜賊頻到各庄頭侵犯,聯庄是當時為了防禦外敵所組成的聯防團體,常以區域共同的信仰廟宇或神祇,凝聚集體的意識;並藉由定期宗教活動,培養與強化聯庄居民的團結精神。台灣目前的聯庄組織,大多是以宗教信仰的形式留存下來,例如枋橋頭七十二庄迓媽祖、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、許厝埔十二庄鎮符遶境等。
這種珍貴的傳統進香情誼、聯庄信仰組織,天后宮和許多的分靈廟宇,都相當謹慎的維護,例如福興、埔鹽兩鄉的十二庄請媽祖、鹿港街尾媽祖謁祖等,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,這樣的時空以人事的遞變,必須經好幾代的維繫,才能歷久彌堅,現在更應該珍惜維護。
在無形文化資產上,福安宮是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的發源地,十二庄聯庄組織的大公廟,有近兩百年歷史的「同安寮十二庄請媽祖」,是一年一度的鹿港、福興、埔鹽三鄉鎮的宗教盛事,與「社頭枋橋頭七十二庄迓媽祖」,同時在民國一零三年登錄為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。
枋橋頭七十二庄迓媽祖,是每隔十年連續進香三年,逢零即進香第一年,民國一一零年是第一年,去年因疫情延期,今年則為進香第二年。為迎接七十二庄信眾,依例鹿港地區的政壇人士、天后宮主委等,都會到橋頭接駕。首站的廟宇護安宮出動陣頭相迎,住家擺設香案,沿途廣設茶水站,歡迎進香信眾的到來。
枋橋頭七十二庄到鹿港天后宮迓媽祖的歷史,是一個展現台灣媽祖信仰的精彩範例。不僅體現了信徒對媽祖的虔誠和敬愛,也展現了不同地區、不同庄村之間,聯庄的團結和互助,透過進香和交香的儀式,信徒們能夠感受到媽祖庇佑的德澤,凝聚彼此的情誼,是相當珍貴的宗教文化資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