緬懷辜寬敏先生奉獻的一生

◎鎮長園地
緬懷辜寬敏先生奉獻的一生
「我在我的時代,感覺到很幸福。最大的幸福,就是我的人生能有一個終極目標,可以去追求和奮鬥。」辜寬敏先生如是說著。
總統府資政辜寬敏先生於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八點五十五分辭世,享耆壽九十七歲。回顧辜寬敏先生傳奇的一生,除了有著許多的感嘆不捨之外,更多的是對人生的省思與惕勵。
二O一三年,辜寬敏先生捐出一半的財產(一億美元)組織新臺灣和平基金會,設立文化、教育、社會等三個委員會從事公益活動,完成父親的遺願「把錢還給臺灣人」。辜寬敏先生主持的新臺灣和平基金會更不忘本,每逢農曆年前,都會回到故鄉鹿港,發放中低收入和邊緣戶五千元的慰問紅包,紅包的意義除了扶貧濟弱以外,更多的是對於鹿港難以忘懷的鄉情。
二O一五年十月辜寬敏先生在「逆風蒼鷹」自傳書中述說著:移民社會建立國家是歷史的必然,說明中國必須了解臺灣人意識和國家意識的形成背景。內容指出臺灣是一個移民社會,匯集了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民族與文化,為了追求更美好的將來,我們將臺灣視為我們的祖國。從歷史長河觀之,移民社會最終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是歷史的必然,無論從英國之於美國、澳洲、紐西蘭,到西班牙、葡萄牙之於中南美洲,無不存在這樣的必然現象。
辜寬敏先生終其一生,「堅持」二字是後輩們引以為鑑的追尋目標,他為民主、自由奮鬥不懈,面對威權的壓迫,始終堅持對的事情就要去做、不做就是零的原則,守護台灣主體性,創建「新台灣國策智庫」及「台灣制憲基金會」,努力壯大台灣民主的力量,為台灣這塊土地的貢獻和精神,將會永存在我們心中。
辜寬敏先生認為人生退場美學是一種「花道」。所謂「花道」,是日本歌舞伎中左邊休息室與舞台間的通路。重要人物登場、退場都得經過,它不只是通道,也是一個重要表演空間。上台與下台,都是表演的一部分。演員們在舞台上盡力表現還不夠,最重要是落幕後,如何走過花道,能圓滿謝幕,才是真正成功的演出。
而今辜寬敏先生已然謝幕人生的舞台,辜老的快意人生,有悲喜、有苦樂,為了大愛台灣,他奮鬥至人生最後一刻。「為、不為、無不為」的座右銘,時常提醒著志宏,對這片土地的熱愛,勇往直前、義無反顧,因為「愛」,所以「堅持」;更因為「愛」,所以一直都在! 〈鹿港鎮公所廣告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