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港是值得驕傲喝采的所在

◎鎮長園地

鹿港是值得驕傲喝采的所在

鹿港全國民俗才藝活動自民國六十七年首辦迄今已四十五個年頭,志宏回想起當時的盛況,福鹿溪畔、龍山寺等地萬人空巷,來自全國各地的鄉親民眾們,湧入純樸的鹿港小鎮,小販、群眾、來往人車摩肩擦踵,蔚為熱鬧非凡。

民國六十七年六月四日,鹿港青商會籌辦第一屆全國民俗才藝活動,當時一系列的民俗才藝慶典活動,包括有:南管、皮影戲、傀儡戲等民俗戲曲表演;手工藝、民俗市集、盆栽展等民俗技藝展覽;詩書畫展覽、傳統詩朗吟大會、寫生比賽等民俗藝文活動;龍舟競賽、隔岸拔河、風箏比賽等民俗體育活動,原汁原味的呈現了鹿港深厚的文化底蘊。

其中在福鹿溪舉行的龍舟競賽,則為鹿港民俗才藝活動的壓軸好戲,在以前老三台時代的華視,更是現場實況轉播。這都要歸功於先輩蔡麗卿、尤增輝、郭獻榮、蔡崇熙等人的發起籌劃,讓龍舟競賽成為代表鹿港端午民俗活動的重頭戲。

鹿港人俗稱龍舟競賽為「扒龍船」,整場龍舟競賽有著相當隆重且嚴謹的科儀流程,首先在農曆的二月初二日(俗稱「龍抬頭」:根據民間傳說,為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之日,意謂著在此之後水會漸多,也象徵著初春甦醒、百業興盛之始),龍舟委員會、龍山寺管理委員會、地方首長與各級民代,會向觀世音菩薩請示擲筊,由觀世音菩薩決定龍王祭的良辰吉時,再向龍王尊神稟告;而後擇日恭請龍王尊神出殿,再於龍王祭當天,舉行龍王尊神遶境活動,並至天后宮恭迎司管水域安全的「水僊尊王」前往龍舟競賽場地護持,由高功法師主持龍舟點睛儀式後,將岸上的龍舟吊掛下水,圓滿龍王祭儀式,方開啟精采熱鬧的龍舟競賽活動。

從鹿港青商會主辦的第一屆全國民俗才藝活動,而後輾轉由鹿港鎮公所、鹿港民眾服務社、天后宮、鹿津文教基金會、彰化縣政府等單位輪流辦理或合辦;不論是「全國民俗才藝活動」或是從民國八十九年起易名的「鹿港慶端陽」,活動的精神在於行銷鹿港文化、古蹟、人文、工藝、美食等等在地特色,形成中臺灣端午節最重要的觀光活動,更名列交通部觀光局全國十二大節慶活動之一。

猶記得天下雜誌多年前對於台灣三一九鄉鎮的票選活動中,鹿港在友善、品味與特色等三項評比皆拿下全國第一,被冠上「微笑之都」的美譽,當然相對應的,人民的友善、生活品質的提升、和對這塊土地的認識與回憶,代表著鹿港脫穎而出的競爭力。受訪民眾對於鹿港的印象:「濃濃古意、溫馨人情味、豐富的小吃,都讓人感到快樂極了,心情頓時輕鬆悠閒了起來,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」。

親切笑容的吳敦厚大師、高風亮節的蔡麗卿校長、熱愛鄉土的尤增輝老師,還有許許多多鄉前輩的努力,奠定下渾厚的磐石,才有「微笑之都-鹿港」的稱號。哲人已遠典型夙昔,在傳統與創新之間,我們思肘著「鹿港」二字在世人心中的定位,期望讓創新建立在妥善規畫保存的傳統之上,讓「文化鹿港 微笑之都」的印象,成為你我乃至於後代子孫們的共同記憶,更讓「鹿港」成為世人心中,值得驕傲喝采的所在!〈鹿港鎮公所廣告〉